关于举办2025年“心剧启航 润心成长” 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心理情景剧大赛的通知

发布时间:2025-03-10浏览次数:13


各学部:

为深入贯彻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年)》,推动“五育并举,以美润心”心理健康服务理念,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,促进心理健康知识在校园的传播,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,增强心理感悟,塑造良好心理品质,提升自助互助能力,共同构建活力、温暖、向上的校园氛围经研究,决定举办2025年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。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

一、比赛主题

心剧启航,润心成长

二、比赛时间

20253月至4月

比赛项目

(一)舞台心理情景剧

(二)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乐

(三)心理微剧场

项目安排

(一)舞台心理情景剧

1、视频要求:

1)剧本要求原创,围绕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、心理生活事件和心理发展需求进行创作,应着重反映角色内在情绪情感活动、心理冲突与心理调适方式、积极应对过程,展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青春朝气和健康活力。

2)符合心理情景剧、舞台剧的表现形式。

3)每个剧目时长为12-15分钟。

4)视频提交格式应为MP4格式。

5参与表演的学生必须为本校学生。

2、报送限额:各学部限报2作品。

3、报送方式:请于430日之前,将参赛视频文件和参赛报名表(见附件1打包报送至心理中心邮箱ntuxlxyxl@163.com,文件及邮件名均统一命名为“项目+作品名称+学部

4、奖项设置

此次比赛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,获奖作品将颁发荣誉证书。

(二)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乐

1、基本要求:

1)创作原则: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乐是一种结合角色扮演、情景推理和强社交的沉浸式互动游戏,玩家通过扮演剧本中的角色,在主持人(DM)的引导下,围绕一个核心事件或故事展开推理。玩家需要通过分析线索、讨论剧情、还原真相,最终找出真相或完成个人任务。

本次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乐剧本创作大赛强调扎根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,素材来源于现实事件或历史人物,充分关注热点、难点议题,注重趣味性、动力性、积极性和文化性;体现基于历史与现实交融、心理与文化相映、情节与故事铺陈,注重原创性、强化角色参与性;深化角色塑造和教育内涵,创作喜闻乐见、积极向上的主角和故事情节。

(2)剧本要求:字数3000-4000字,剧目规范,通过故事情节演绎和角色情景体验过程,助力参与者在身心层面获得积极健康的发展。(剧本格式要求见附件2)

2、报送限额:各学部限报2作品。

(3)作品提交方式:请于327日之前,将参赛剧本和参赛报名表打包发送至心理中心邮箱ntuxlxyxl@163.com,文件及邮件名均统一命名为“项目+作品名称+学部

3、为提高心理剧本创作质量,组委会将面向有意参赛的学生组织开展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创作培训,有意向参加培训的学生可以提前申请加入QQ群:612415575。

4、奖项设置: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若干,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若干。

(三)心理微剧场

1、基本要求:

在小型、室内剧场内,通过行动表达与剧情演出,呈现与心理生活相关的主题,并在较短时间内,展现内心冲突、矛盾及积极转化过程。

作品强调精当和简要,结合心理情景剧和微电影元素的艺术表演形式,旨在通过聚焦主题、简要角色和短小剧情,展现在生活、学习、交往中遇到的心理冲突和困惑,强调主题展现、场景设置和角色刻画的一体化和清晰化,帮助“观众”从新的视角审视自己的心理问题,从而获得启发和思考,“观”感更深刻。

2、主题设置:

1)四大类主题:生活、学习、人际和情感(亲情、爱情)。

2)聚焦导向:关注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的困惑或难题,从积极正向角度加以呈现、表达,并展现出化解问题的健康策略与有效办法。

3、制作形式:

1)制作时长:每个剧目时长为4-6分钟。

2)拍摄地点:室内剧场演出,实景拍摄。

3)视频剪辑:力求忠实于拍摄现场感,可以基于现场演出素材的适度剪辑,不应虚夸演出内容和移植非剧场真实素材。

4)基本格式:包括片头(剧目名称、制作单位)、剧情简介(简要文字200字)、人物说明、片尾(角色分工、制作技术分工)等。

5)视频规格:须为MP4格式,画幅比例16:9,分辨率为1080P及以上,视频大小建议1G以内。要求画面清晰,不抖动,无噪音,带字幕。

4、报送限额:各学部限报2作品。

5、报送方式:2025年4月15日前,将视频作品和参赛报名表打包发至心理中心邮箱ntuxlxyxl@163.com,邮件名和文件包均以“项目+作品名称+学部命名。

6、奖项设置:此次比赛设置一等奖、二等奖、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,获奖作品将颁发荣誉证书。

联系人:谭老师,联系电话:051383920039

比赛通知QQ群:653106664

五、评分标准

1.舞台心理情景剧评分标准

项目

评分标准

剧本内容

30分)

内容紧紧围绕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热点问题、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,能反映角色内在的心理冲突和心理调适过程,提供的剧本内容清晰、完整,属于原创;剧情要弘扬正能量,传递积极信息;倡导正确观念,树立正面榜样;激发积极情感,鼓励积极行动;彰显美好品质,引导积极思考。

演员展示

40分)

主角和辅角等角色演出能准确表达作品内涵,人物角色刻画丰满;舞台展现过程流畅、角色间配合默契,具有艺术性。

舞台技术

20分)

合理运用心理情景剧相关技术以及舞台音乐、道具等。

观众反应

10分)

感染观众,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与思考。

 

2.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乐评分标准

项目

评分标准

剧本内容(30分)

剧本素材源于现实生活和历史人物,结合大学生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需求;创作故事脉络清晰,结构合理,开承启合,文顺字通;剧本原创有逻辑性,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。

角色刻画(20分)

主角形象丰满,积极正向,辅角铺陈恰当;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真实,有感染力,情节设计新颖,场景烘托效果好。

过程体验(30分)

充分调动情景故事中角色扮演参与者的积极和自发性,增强剧情推进过程的互动,情绪表达、情感交流和人际沟通;角色体验深刻,沉浸其中。

教育启发(20分)

通过沉浸式的角色扮演后,促进参与者自我觉察、人际互动和身心协调发展,有助于启发培养积极生活态度和健康行为。

 

3.心理微剧场评分标准

项目

评分标准

剧本内容

30分)

体现四大类主题:生活、学习、人际和情感(亲情、爱情)的内容,充分关注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的困惑或难题,叙事清晰流畅,从积极正向角度加以呈现、表达,并展现出化解问题的健康策略与有效办法。

角色呈现

40分)

主角形象丰满,积极正向,辅角铺陈恰当;人物内心活动刻画真实,演员演绎有感染力,场景烘托效果好。

审美体验

(20 分)

采取室内剧场实景拍摄,时长合理,舞台布置得当,情节设计新颖、有创意,具有一定艺术性与审美价值,激发观看兴趣,引起情感共鸣。

教育启发

(20分)

通过微剧场视频观看,助力于探索心理问题解决方法,触发深入思考,促进观众自我认知、情绪管理、人际交往和情感发展,赋能学习生活,促进身心健康成长。

   附件1:2025年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心理情景剧大赛报名表docx.docx

   附件2:“沉浸式”心理剧本乐--编创基本格式.docx


           杏林学院学生工作处

            2025年3月10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