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在抗疫志愿服务中涵养责任和担当”——软嵌191班王晗光战“疫”成长路

发布时间:2020-03-05浏览次数:1009

登记外地回宁人员信息、测量体温确认人员健康状况、劝阻未持有通行证的人员……自2月14日,我院软嵌191班王晗光变身疫情防控一线志愿者,每天晚上7点至10点在南京市鼓楼区汉口路疫情防控点进行志愿服务。他说,“这次抗疫志愿服务为我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,让我的家国情怀得到了升华,涵养了我的责任和担当。”

王晗光家在距离南京市鼓楼医院不超过一公里的金银街小区。在疫情暴发时期,作为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定点收治医院,鼓楼医院每天都有确诊的患者,焦虑在医院周边迅速蔓延开来。在每个社区的出入口处,都设置了疫情防控点,王晗光进出小区的时候,发现守在防控点的志愿者中,不乏已经六、七十岁的老人们。看到老人们穿着厚厚的冬衣,穿着红色志愿者背心,顶着风雪帮过路行人测量体温的时候,王晗光深受触动。“这样的事,不应该让老人们走在最前沿。”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关键时期,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,王晗光认为自己应当为社会、为国家贡献一份力量。在向父母提出自己的想法后,王晗光心中不无忐忑,毕竟志愿者的工作充满危险性。但好在,他的行为得到了父母的鼓励,他的爷爷奶奶也给予了孙子充分的理解,并为他感到骄傲。有了家人的支持,王晗光就拿着自己的身份证和学生证,来到街道报名,成为了一名疫情防控志愿者。

汉口路处在南京市中心地带,每天来往人流很多。王晗光服务的疫情防控点正设置于此。轮番播报的疫情新闻、社区不断的电话提醒和出入经行的门禁,都不断地向人们警示着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的重要性。在大部分人员都配合志愿者工作的情况下,也有少部分人员面对志愿者的工作,表现出了不满。在王晗光进行志愿服务初期,就遇到了一位出租车司机。因为没有通行证,王晗光上前进行劝返。却不想,司机因为单行道无法调转车头,想要硬闯直行。这让刚刚上岗不久的王晗光有些慌了手脚。“放行,是不可能的!”但如何使堵在路口的司机离开,却成了难题。这时,疫情防护点的城管大叔上前一把拦下司机,并且将王晗光护在身后,“我们的志愿者说得对,你要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负责!”

这位城管大叔,已经不是第一次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帮助王晗光了。几乎每一天的工作,都是王晗光和他在一起完成。虽然一位是99后,一位是70后,但是在疫情面前,他们想要为社区尽一份力的心是一样的。“平时在学校,大多数时候都是和同龄人交流,没想到在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,也能够有和人生阅历这么丰富的长辈沟通的机会。我们俩没什么代沟,就像是朋友。” 无人通行的时候,城管大叔与他分享了自己学生时代的趣事、参与工作后的苦恼,甚至还有自己的家庭生活。城管大叔感慨道,“大学生能够参与到这次志愿服务中来,体现了他们年轻一代对我们工作的支持和理解,对我们也是一种鼓励。”

经过半个多月的工作锻炼,王晗光已经能够独当一面,危机处理的能力也大大地得到了提升。有一次,一位没有通行证的中年男子想要进入小区,王晗光制止住他:“没有通行证,不能进入!”正当中年男子想要强行闯入的时候,王晗光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他的去路。“当时我把手背在身后,不想造成肢体上的误会。” 中年男子一边想要突破王晗光的防线,一边气急败坏地喊道:“我要投诉你!我要举报你!”。“我要按照规定来办事。” 王晗光清楚地知道自己作为志愿者的责任和使命。最后,在王晗光的坚持下,中年男子只能讪讪离开。

王晗光的工作时间是每天晚上7点到10点,虽然只有三个小时,但因为晚上人流量多,王晗光的工作量是白天志愿者的好几倍。夜晚的南京,降了温,下着小雪。有的志愿者撑着雨伞,但王晗光却仅仅是戴了个帽子。“撑着雨伞的话,工作的时候不大方便,有的时候会刮到别人。”为了避免刮伤行人,尽管下着雪,王晗光任由雪花落在他的身上融化,淋湿了他的衣服。“衣服湿了没事,回家晾晾就好,我不能冒着刮伤别人的风险去给大家服务呀。” 作为志愿服务中的年轻人,王晗光还主动承担了大部分体力工作。搬运消毒、检测设备,布置疫情防控点……

随着疫情逐渐得到了控制,学校也于2月24日全面开展线上教学活动。在家安心上网课,进行学业的同时,王晗光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志愿工作。目前,王晗光的志愿服务频率从一周七次降为一周四次,社区人员也贴心地将他每次的志愿时间排在了课余。“我们能在家安心上课,都是冲在前线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做好保障的功劳。这次志愿者服务也让我真正了解到了什么是‘哪有什么岁月静好,不过是有人替你在负重前行’。”

疫情当前,生活中的威胁无处不在,但生活仍要继续,明天的风景要靠所有人的勇气和信心去创造。在学校里,还有许多像王晗光这样在疫情面前挺身而出,有责任、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,在这场战斗中书写着属于自己的青春华章。

(源自通大要闻)